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7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承担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使命,中国科技馆推出系列节目《党史里的科学家》,结合科技馆资源优势及现实需求,从节目形式、内容叙事与传播路径等全维度实现创新突破。这次探索为当代科学家题材电视节目创作、科普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媒介融合时代建构实体场馆与媒介的全新关系,通过科普影视作品将科普场馆、媒介、科技工作者与大众有机联系起来,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孕育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重大科技事件、科学纪念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当下,本文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科学家精神展”为例,探讨在科技馆中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的策展机制、展览策划与布展创作。  相似文献   
3.
The publication activity of Russian and Belarussian scientists, the degree of reflection of their papers in Scopus databases, and the data on the citation of Belarussian authors in the works of other research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在中国引发了关于科学奖励中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争论。本文在阐明青蒿素大协作背景及发现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并比较中国科学承认和奖励中"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美国科学奖励中注重独创性和个人发现优先权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最后本文讨论了如何处理科学奖励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指出个人导向的奖励制度与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国家产权结构,集体导向的奖励制度与公共产权结构密切联系,并认为两种奖励制度各有优劣,如何在制度设计中更好地处理科学奖励中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国际化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面向国内科学家国际化学术交流需求的步步逼近,研究建立中国科学家国际化识别的解决方案。[方法/过程] 分析人名唯一标识符的发展特征和研究者识别国际规范的发展趋势,基于ORCID研究提出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化标识服务方案。[结果/结论] 创建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提供中国科学家"全球学术身份证"标识服务,并嵌入科研工作流的投稿、文章发布、存储等环节。iAuthor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5 000人。大数据时代下不同系统的信息精确识别和互操作,将依赖于更多重要中间组件,例如国际唯一标识符。iAuthor建立的中国科学家国际标识符服务,将可能支持更多来源的信息资源在研究型图书馆实现融汇和互操作。  相似文献   
6.
在陈述和比较科学家对社会无道德责任和有道德责任两种对立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科学家应该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接着讨论了两个问题:科学家为什么应该对社会承担道德责任?科学家对社会必须承担哪些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公开信息源获取2004-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个人履历信息,对这72位获奖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性别结构、国家分布、年龄结构,挖掘对获奖产生重要影响的科研社会关系。结果发现,获奖者以男性居多,女性获奖者多属于生理学或医学领域;获奖者多为美国人,高水平的机构对科技人才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获奖者整体年龄偏大,其中高龄化学奖得主人数最多;科研社会关系对于年轻学者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文章最后为我国培养国际科技人才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青年科技将帅人才团队建设及学术交流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晓轩  曹效业  陈浩  马颜 《科研管理》2002,23(4):120-127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1272名青年科技将帅人才的问卷调查研究,得到青年科技将帅人才在团队建设及学术交流上的有关数据和心理反应,比如,在课题组人员构成中博士后不足1名,且将帅人才感到获得好的博士后后最难,再如,与80年代中期相比,我国研究人员学术交流次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次数增加明显,但是,仍然有25.1%的人作为优秀科研人员几乎从不与国外交流,这些结果对科研管理与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球大气中存在大小不等的涡旋,大涡如台风,其半径一般为几百公里,小涡如强对流云团,半径约为几十公里或更小。这些大小不等涡旋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不仅导致台风运动的反常以及台风和中、小尺度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失败,而且历来是台风和中、小尺度强灾害性天气预测理论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共同面对的科学前沿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统计得出,约25%的中国现代科学家出生在北方,约75%的出生在南方。科学家们多成长于知识型家庭之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已故的科学家当中,有近四成的科学家年寿介于74~84岁之间,有63.27%的人年寿介于70~89岁。在1900~1919年间出生的科学家占中国现代科学家总数的5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